連續(xù)流好氧顆粒污泥工藝
技術原理
連續(xù)流好氧顆粒污泥(Aerobic Granular Sludge,簡稱AGS)工藝,是目前國際上最熱門的技術之一,由于其卓越的污水處理性能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專業(yè)人士所青睞。國內外多個團隊開展了這項技術的科學研究,到目前可用于工程實踐的成果卻寥寥無幾。因此可應用于工程實踐的技術和設備就越發(fā)彌足珍貴。
每個顆粒污泥是一個完整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含有近一萬個細菌,包括碳氧化菌、硝化菌、反硝化菌、聚磷菌以及液相層的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。
一個顆粒獨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A20生化系統(tǒng),可完成有機物去除、脫氮除磷的完整過程。
顆粒內同步完成碳氧化、硝化、反硝化、聚磷過程。每種菌種反應的水力停留時間相同,即皆為總的水力停留時間。而傳統(tǒng)絮狀污泥的水力停留時間分為厭氧區(qū)停留時間、缺氧區(qū)停留時間和好氧區(qū)停留時間。顯然,顆粒污泥的反應時間增長,處理效果提高。
顆粒污泥的密度提高,與液相的相對運動速度提高,污染物質的傳質效率加強,提高了生化反應效率和效果, 處理水水質提高。
系統(tǒng)組成
1 絮凝菌繁殖設備
填裝預埋絮凝菌種,以初沉池出水的 5%做為營養(yǎng)液連續(xù)培養(yǎng),增值的菌群連續(xù)投加到生化池中,絮凝菌高效分泌胞外聚合物,促進微生物凝聚并形成顆粒污泥。
2 磁場選擇設備
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含有顆粒污泥和可以重新凝聚的小尺度顆粒污泥。經過磁化設備處理后,增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小尺度顆粒污泥的重新凝聚,并抑制絲狀菌的過量繁殖。
3 顆粒回收設備
顆粒回收設備采用水力旋流器原理。剩余污泥排放之前,先經過顆粒回收設備截留并回收顆粒污泥,底流是回收的顆粒污泥,回流到生化池前端;溢流去污泥處理系統(tǒng)。
工藝特點
一、污泥形狀
1、顆粒均勻,直徑在3mm左右。
2、污泥濃度在8000-12000mg/L,SVI為46,SV為23%。
3、杜絕了污泥膨脹。
二、污水處理廠原位增容提標
1、生化池和二沉池不做改造,處理水量提高一倍以上。
2、提高出水水質,從不穩(wěn)定的一級提升到達到地表四 。
三、投資省 運營費用低
比傳統(tǒng)活性污泥法投資省50%,顆粒污泥設備運行費小于0.01元/噸水
四、占地面積小
每萬噸污水處理廠生化池占地面積40平方米